攝影/撰文/被電:吉他腳
本文同步分享於01 Tesla板
猶記得在今年年初的車展前
個人對於電動車可以說是完完完完完完全全全全全全沒有興趣
沒有興趣的點大概就是死忠油車派的幾個理由
車子就該有聲浪、就該可以換檔、拉轉的激情、機械感的反饋…等等
反正只要喜歡電動車就不是同道中人的概念
加上不時會看到對於Tesla的組裝品質或妥善率的討論
以及去年的大降價事件(幻想自己是降價前買的車主…)
種種的因素加起來,更堅定認為電動車離自己非常遠
再者總有一天法規會禁止所有燃油車,不急於一時
就算要換也會以傳統車廠優先
反正…就到時候再說吧
這中間也說過一些很中二的言論
如…會開燃油車開到台灣加油站都收光之類的話
但就在年初跟三位認識超過十年的老車友看車展時
事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畫面開始模糊)
那時逛到特斯拉展區附近,人山人海
我: 挖… 沒想到特斯拉展區人這麼多
老友A淡淡說道: 人真的多,來去看看吧,Model 3是我口袋名單前幾位,我應該會選LR
我: (停下腳步)(用不可置信的黑人問號臉轉頭盯著他)
OS: 開什麼玩笑…你開過E92 335, Evoque, 現在車庫裡停著981 Boxster GTS跟G05 X5, 你跟我說有可能換Model 3?
老友B現身
一過來就秀Tesla的名片,表情興奮說道: 我預約試乘了Model 3, 希望到時候可以開到Performance
我: (這一定是一場夢的黑人問號眼神看著他)
OS: 開什麼玩笑,Macan GTS車主你跟我說期待試一台電動車?!?! 剛剛去Porsche看Taycan也不見如此開懷
最後老友C跟老友B說: 你也是找潘小姐試駕阿?
好巧,我之前也有預約試駕過Model 3 Performance,很滿意,應該近期會下訂
我: (被爆頭後用絕望的黑人問號臉望向他)
OS: 開什麼玩笑…你開過996, E89 Z4, E90 M3, 現在開w205 C250,你跟我說要換Model 3? 說好的油車一世人呢?
難道未來一起環島只剩下我一台油車了? 2012年的美好回憶就這樣結束了?
你們在說什麼Performance, LR, 什麼3不3我完全不想懂
我只知道M3跟Mazda3…還有印度阿3
連油電車都沒意願的你們,這時候突然要跳純電車?
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
故作鎮定、臉色發白還未完全回魂的我
痛心疾首走進Tesla展區,找了現場的工作人員預約試駕
目的是,體驗過才能理性分析阻止三位好友離我而去
也不想自己變成過去最不喜歡的老古板長輩類型
一段時間後,完成了試駕,特別感謝內特的William!
那天起,我對Tesla這個品牌有了不同的認識跟想法
還夢到自己用大學教授的推薦碼,刷了3000塊排隊LR
亂訂了一堆配件,一推車這麼多
甚至拜託朋友拍了一段Model X的形象影片
最後在小鬼發現車子被換掉後爆哭大鬧後就醒來了(已經會認車了)
究竟最後能不能變成”電吉他”,讓我們看下去…
以上就是個人跟Tesla、跟電動車之間愛恨情仇濃縮版
完整版要個十天十夜都不見得能講完…
跟今天要分享的Model 3 Performance有什麼關係呢各位? 其實沒有…
以下才是開箱本文
Model 3
說是Tesla大搶市佔率的車款一點也不為過
價格帶相較S,X可說是親民許多
最近一個月掛牌數破千,路上能見度明顯提升,也感受到身邊對於Tesla的討論度高上許多
就算以一季為單位來看,四百多台也不容小覷
SR+, LR, Performance
無論是售價先決、里程先決、配備先決、加速先決
都可以很快速找出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國內有輪框、車色以及FSD智慧駕駛套件三點供選配
上網點一點,不用比價、不用怕被當盤子,剩下就是靜候各階段的通知
不得不說Tesla的各種思維,跟傳統車廠大相逕庭
Elon Musk某種程度來說,顛覆了所有規矩
OTA無線更新軟體、把車送上外太空、推薦碼抽汽車、發表會上尻爆Cybertruck的車窗
所有車款名稱組成”SEXY CARS”等等
這些根本不可能見於傳統車廠的
我想… 可能除了他本人以外,沒有人想得到Tesla能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吧!
扯遠了… 拉回來!
Model 3的造型,個人覺得相當精鍊
車頭不需要進氣壩,頗有幾分中後置引擎車款的設計韻味
肯定是從車頭拿行李最親民的車款之一了
車側線條順著車頂而下,融合車尾
車頭沒有特別長,比例都留給了車身
多少解釋了何以許多人認為Model 3的車內空間比想像中大
車尾C柱內縮的處理讓整個臀部看起來寬厚紮實
同樣的手法可見於大黃蜂、Corvette等美國車
車尾、尾燈相較於車頭,打相對安全保險牌,順眼、好看
為人詬病的組裝品質,據說現在已改善許多
就這台Model 3而言,看不出什麼公差
若強迫用鷹眼等級下去挑剔
確實有幾處日後可考慮預約回廠調整
四門皆為無窗框設計,看起來正是Coupe的味道
但使用上需留意,不要推著玻璃開關門,避免可能的損害
車漆,聽過許多車主討論,確實偏軟與薄,容易見底
所以Tesla車體包膜/貼稀牛皮的比例也相對高
內裝的部份,真的只能說,極簡的極致,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很多人在這關跨不過去(包含我在試駕以前)
個人建議是… 告訴自己這是深澤直人(無印良品的老大)跨刀設計的吧!
質感上,個人覺得可以,阿嶽不要太嚴格
可以肯定的是,座椅乘坐感很舒適
方向盤手感很不錯,尺寸適中
中控螢幕看久了會回不去
可惜台灣目前沒有開放Model 3白座椅選配
不然一定必選(虐待自己)!
P版標配19″大腳與紅卡鉗
綜觀三款標配框(漲價前SR+與LR為同一組)
個人最喜歡的反而是SR+的低風阻框
看起來很有電動車的味道
P版框同樣可將降風阻盤拆下
感覺裝上較有特色
全景天窗很美,對於營造車室的開闊感很有幫助
在台灣的氣候,肯定要貼上隔熱紙或遮陽簾,否則就是跟自己過意不去…
相信很多人選擇Tesla很大的原因,在於直線加速能力
動力上最保守的單馬達SR+ 0-100km/hr也只需要5.6秒
雙馬達LR 4.6秒
更別提Performance令人咋舌的3.4秒
(Model S Performance 2.6秒, Model X Performance 2.9秒)
且會隨著無線軟體更新(OTA)不斷削去秒數
或許你會覺得單就直線加速而選擇一台車未免也太膚淺了
但這是很現實的考量
0-100km/hr 3.4秒
原廠數據對應到的汽油/油電車款
新車價肯定相當驚人
不說別人,就我而言,一輩子都沒辦法入手此等新車來體驗
Tesla某種程度而言圓了不少人在這一塊的期待
當然有人會說,電動要多快有多快,沒有難度沒有工藝
真的嗎? 所以市面上所有電動車都能輕鬆跑到3.4秒?
有聽說過,加速沒聲浪沒換檔,感受度不夠
原本我正是這樣想,實際被載著拉過後
發現相對安靜的加速過程,沒有引擎排氣聲浪分散注意力,會讓所有感官鎖定在加速體感
少了換檔的頓挫,讓你毫無喘息的機會,直直上去永無止境
回過神時,車速早已超過想像
其實電動車的加速過程也並非完全靜音的
電機馬達運轉的聲音,有種未來載具的感覺
Taycan Turbo S 標配的電機擴大喇叭,效果顯著
(非模擬聲浪,而是將真正運作的聲音導出來)
在Model 3上同樣有這樣的聽覺反饋,但沒有Taycan明顯
除非是開超跑代步的頂級玩家,或是大怒神測試員、賽車手等
不然就一般正常機能的人類來說
初次體驗絕對是震撼二字
但千萬要注意,人的適應力是很強的
再快的直線加速,身體都會習慣
假設今天你已習慣P版的加速
要再有感升級加速… 難!
那麼制動呢? 制動不行,再會跑也是白搭
就我認識的Performance車主幾乎都有去升級剎車
但Model 3的剎車真的不堪一擊嗎?
不妨看看這個評測
Model 3 Performance與992加速至70英哩後煞停,先在腦海裡想想結果再看影片
很多人看到這邊會覺得我是來幫Tesla說話的
… 非也!!! 我只是來拍照的…
在此之前,我肯定是全台灣最排斥電動車的那一群人
在深入認識之後,有了改觀,如此而已
現階段Tesla還是有許多地方需要努力
只是以Model 3為例
同級有任何總代理新車價、配備、動力、科技輔助等等接近的車款嗎?
當初試駕LR的過程,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加速
說穿了當時連LR的油門都沒踩超過一半
讓我哎唷的地方有兩點
一是操控感,所有重心放在底盤的電池上,相當沉穩
懸吊設定、方向盤的重手度等等都頗有運動化之感
跟預期的Tesla沒操控可言、軟腳的既定印象有很大的出入
當然如果要跑山廝殺,肯定要再好好升級一下底盤
這就看個人的技術以及需求
二就是個人認為目前檯面上難見對手的電控系統部份
就像第一次摸到智慧型手機,重新定義了你的思維
1. 琳瑯滿目的細項設定
2. 跟手機端的深度連結
3. 不用回廠刷電腦的OTA無線更新,讓人有所期待。
4. 遠端系統診斷
5. 智慧輔助駕駛的能耐
以上板上已有許多專業分享
這邊就不再贅述內心的衝擊,會顯得很…吉佬佬進特斯拉大觀園之感
當然,只要是軟體就會有Bug風險
端看你願不願意承擔
當今時空背景
兩支手機給你選
A是手工打造,做工精細,多種材質使用,可換電池
但無上網功能
B是塑膠機殼,有工差,無法換電池,且偶爾會當機
可順暢上網使用App
不能轉賣且只能作為唯一一支手機
你會選A or B?
相信多數人會選擇B
且選擇的原因肯定是”可順暢上網使用App”
有這個最大的優勢在,其他不足也顯得渺小可接受了
我想這就是我對Tesla的感受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車款亦是
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一款車是完美的
好啦… 其實有… 以家庭車而言
免費的Lamborghini URUS新車+即刻停產+即刻回收銷毀其他URUS+終身免費保修+終身補貼加油費+終身免稅
如果有這種設定,對我來說就是完美的
但這種連夢都很難夢到的劇情+口袋深度也讓你無法任性時
就要好好分析自身用車情境了
根據這段時間的資料蒐集與車主訪談
以下五種類型,個人極度乾燥…極度建議不要選擇Tesla
1. 家裡/公司/每天可長時間停放車輛之地無法安裝充電樁者
2. 每日固定行駛里程接近/超過可行駛里程者
3. 對於內裝設計/組裝品質/售後服務/保養廠尊貴體驗等有極度要求且無法因強大電控系統而妥協者
4. 對於傳統油車各項機械、物理、化學反饋無法忘懷者
5. 對於科技軟體極度不信任者
由於未來可以預見到的是車輛掛牌數會遠大遠快於超充建設度
還是要有一個穩定可充電的地點比較穩當
試想…如果在自己家裡/公司無法充手機
那不是非常不方便嗎?
反之,則非常適合給Tesla一個機會
身邊越來越多朋友選擇Tesla, 看起來也都似乎是回不來了
其中不乏許多玩車玩很兇的死忠本格派車主
如果連他們都願意給電動車一個機會,自己還有什麼理由排斥呢?
這邊說的不排斥,不等於就是一定要買Tesla
而是保持開放的心胸,嚐試體驗看看
要討厭一個人,也要說得出為什麼討厭吧?
若真的把電動車當作敵人,古言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一個存在很久很有趣的現象
過去的我也是如此
電動車與燃油車車主似乎有著不共戴天之仇
想想人生苦短,真沒必要這樣分你我
別說電動車與燃油車了
光是油車自己都可以分個好幾派
老車vs新車
原廠vs重改
自然進氣vs渦輪
手排vs自排
跑山組vs國道組
總代理vs外匯車
…族繁不及備載
說真的… 是不是有點累?
就算自認多愛多懂車多會玩車
在別人的設定裡,很有可能什麼都不是
為什麼會寫這篇?
單純就是警惕自己別掉入固人怨的長輩模板
“你們年輕人就是…..”
“想當初我們那個年代…..”
人,可以不追隨潮流、不隨波逐流
但永遠無法阻擋潮流
除非有能耐創立屬於自己的潮流!
油車/電車 永遠都有各自無法被完美取代的特點
以上分享!
最後來個油電一家親當做ending吧!
謝謝指教
對了… 最近又不時會夢到Model Y…到底…